中非农业合作与发展高峰会

助力非洲农业发展

当前位置:主页 > 峰会新闻 >

非洲农业发展潜力及中非农业合作建议报告发布

发布时间: 作者: 中国农业新闻网 来源: 中国农业新闻网

非洲农业发展潜力及中非农业合作建议报告发布——

中国能为非洲农业发展带来什么?

本网记者 吕珂昕

“我们要帮助非洲,首先要认识非洲。非洲对农业发展的需要,目前还是基础性的需要,比如基础设施的修建,发展劳动密集型的生产方式。事实上,非洲的农业潜力巨大,可以说将来非洲能够养活世界,这是由非洲自身水土气候的资源禀赋决定的。”8月23日,为迎接中非合作论坛的到来,由中国农业大学南南农业合作学院、人文与发展学院和南南合作农业教育科技创新联盟共同主办的“洞见”第六期活动“洞见:中国能为非洲农业发展提供什么”主题研讨会在北京举行,中国农业大学南南农业合作学院院长李小云教授的一席话,引发了在场嘉宾对农业援非的思考和讨论。

非洲农业发展潜力及中非农业合作建议报告发布

此次研讨会上,由中国农业大学人文与发展学院副院长武晋教授发布了“非洲农业发展潜力及中非农业合作建议”报告(以下简称“报告”)。此报告是通过数字对比的方式简明扼要地呈现出目前非洲农业的一些特点,如非洲农业在经济社会中所占比重较大、农业增长乏力以及非洲农业发展的制约因素。报告建议,应在中非合作论坛框架下,中国与非盟成立“促进中非农业合作委员会”的制度化框架;中国与非盟共同发起“中非科技兴农计划”,促进非洲农业科技发展;应充分发挥中国农业示范中心作用,将中国农业技术示范中心打造成为示范和推广中国农业技术的平台;为非洲更大范围的农产品进入中国提供优惠条件,支持非洲国家建立起农产品检疫检验标准;推动中国企业赴非进行农业投资,支持中国企业在非洲建立农业产业园区或农业科技园区;推动中非开展农业科技和农业教育合作,支持非洲国家培养各层次的农业技术人才和专家队伍。

非洲农业发展真正需要的是什么?中国能为非洲农业的发展提供什么?围绕报告披露出来的问题和如何将建议推动落地,与会的专家学者、赴非企业家、援非专家等,结合自身的经历思考进行了分享和研讨。

非洲农业发展潜力及中非农业合作建议报告发布

国际食物政策研究所资深研究员陈志钢说,中国虽然解决了温饱问题,但是中国农业发展中又面临着新问题,在这样的情况下与非洲分享什么经验呢?他认为,中国可以帮助非洲自主地选择一个更好的农业发展政策。比如非洲的综合农业发展计划,一个由非洲人自己主导的农业发展计划,发挥非洲人的主动性去解决非洲人自己的问题,这是中国可以与非洲分享而又适用于非洲情况的经验。

非洲的发展潜力有多大?中国企业到了非洲,有哪些机遇?自2007年,在津巴布韦开始农业示范中心建设运营方面的工作,德邦大为科技有限公司已经在非洲耕耘了11年。董事长刘汉武说,中非之间的关系是相互的,中国援助非洲的同时,非洲也为中国提供了很多支持,比如政治上的支持、资源上的分享,以及产能的转移。非洲有广阔的市场和优质的资源,企业在非洲发展农业产业可以大展拳脚。

一直以来,盖茨基金会非常关注农业领域的研究和推进。对于推动非洲农业的发展,其宗旨和主要的目标是促进非洲包容性农业转型。盖茨基金会北京代表处高级项目官员刘东介绍和分享了基金会在非洲所做的工作:一方面加强与中国科研机构的合作,推广一些适应于非洲使用和采用的良种以及牲畜品种,另一方面立足中国的援非农业示范中心,推动示范中心走出一条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和模式。结合自身在非洲工作的体验,他认为,实用简单又便宜的农业技术和小农具,更适宜于在非洲推广,这是与非洲当前的生产力发展相适应的。同时,可以通过中国市场的开放,以需促供,促进非洲的可持续发展。

非洲农业发展潜力及中非农业合作建议报告发布

专注于“走出去”国际发展研究近十年,中国农业大学人文与发展学院教授徐秀丽见证了农业援外语境和思路的变化。“我们需要站在全球的价值链上思考中国能为非洲的农业提供什么。”徐秀丽解释说,最近许多中国青年学者开始提出一个双循环理论。即中国作为双循环中间的枢纽位置,一端连接发达国家经济体的工业制成品的贸易,一端连接非发达国家之间的贸易。这样一个双循环如果放平就成了一个八字,这个八字已经看到两个支点,一个以美国为首的,一个以中国印度等新兴国家为首的两个支点。那么第三个支点很可能就是非洲。“目前我们如果能够站在这样更加全球的角度来说也是非常好的契机,就是我们如何帮助非洲成为这样一个全球价值链上新的价值增长点。”

据介绍,“南南合作/国际发展合作洞见”是2018年由中国农业大学南南农业合作学院/人文与发展学院发起的一个对话栏目,针对南南合作和国际发展领域的前沿和焦点问题展开,尤其关注与发展知识、发展合作和发展治理等相关的农业和农村发展、减贫、社会转型等领域,旨在通过对话和交流,展现该领域前沿观点、实践探知和经典议题。


来源:中国农业新闻网